种子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种业高质量发展,通过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种植业、水产畜牧业等领域的种业培育取得了可喜成绩。可以说,阳江不仅实现了有“种”,还走出了一条优质种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海水种苗被誉为海洋养殖的“芯片”,是发展海洋牧场的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近年来,一尾小小的鱼苗在阳西不仅形成了从上到下的完整链条,而且带动了当地养殖、物流、科研等多个产业发展。位于阳西县沙扒镇渡头村的阳西县恒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当下又迎来了鱼苗生产旺季,10000多平方米的工厂化鱼苗繁育场十分忙碌。合作社负责人林李泉表示,近年来,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在该村鱼苗繁育面积3200多亩,种类包含斑类、鲷科类、金鲳鱼等,带动了周边数千人就业。
阳西县恒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林李泉:我们现在最核心的技术是自己培育活体生物饲料,它就叫做轮虫,鱼苗在第一时间就可以吃到营养的饲料,让它健康成长。反季节催产技术,在不同的季节都可以催产出想要的鱼卵,不受季节影响。我们的鱼苗销往全国沿海各地,特别是广西、浙江、福建和我们广东,年产量有3亿尾,产值1亿元。
阳西海水种苗是我市水产种苗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我市成功引进了广东海洋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海水产研究所等高校和机构的专家团队,在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校企合作实验室”“人才培养基地”等,随时为企业解决苗种繁育、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目前,我市已创建5家省级良种场,海水鱼苗总产量约占全省70%、全国40%,年产值近9亿元。鳜鱼鱼苗孵化闻名全国,年产量20多亿尾,占全省总量70%以上。牡蛎养殖面积0.56万公顷,产量超40万吨,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牡蛎养殖基地。
除了水产业,我市在种植业的种业发展也取得了重大突破。2016年9月,阳江粤森公司与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让牛大力的种子随“天宫二号”飞上了太空,在国内首次尝试牛大力“太空育种”,找到牛大力的“超级种”。如今,阳江牛大力种子已经从阳江走向了全国,在阳江的种植规模更是达到了4.6万亩。
广东粤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创尚:牛大力这方面简单来讲就是良种和良法的技术创新,那么良种主要是我们想通过技术的提升,进行了阳江首次牛大力的航天育种,解决了品种的纯正,还有提高产量,提高抗病性,第二个就是在优良的方法方面,早几年我们就提出了这个提高产量的矮化技术,收到了很好的提升产量和品质的效果。
种子是筑牢粮食供给安全的基石。近年来,市农科所通过与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的合作,成功培育了一批水稻优质种子。市农科所所长黄显良表示,随着阳江水稻科研力量的不断提升,阳江水稻种业将迎来新的突破,为保证粮食供给安全贡献阳江种业力量。
市农科所所长 黄显良:现在科研力量整体都有很大的提升,我们原来是有研究员2名,副高有9个,2020年新进来了4个研究生,现在我们能取得今天的成效,他们也是功不可没。这几年我们在水稻育种这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我们有一批比较优秀的材料即将通过省的评审,到时候在水稻的总产量或者是单产方面对我们阳江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目前,我市已建成一批由政府扶持、企业主导的地方特色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主要生产蔬菜、柑橘、南药等本地特色作物种苗。2022年,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其中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良种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在畜禽方面,目前我市主要地方品种有阳江鹅和阳春白鹅等2个畜禽种质资源,全市现存栏种鹅约20万只,年繁殖鹅苗400万只,外销鹅苗280多万只,年产值约2.4亿元,每年可为农民增加毛收入约1亿元。
市农业农村局总工程师 戴了疑:下一步,我们将从政策和资金方面来支持我们阳江市的海水种业,来建立省级的种业产业园,通过我们协会来带动我们整个产业的发展,我们会扶持一些龙头企业的建设,通过省级良种场来带动整个种苗产业快速地发展,引进一些高校,通过技术的合作或者技术的加盟,来把种苗产业的一些技术壁垒,还有新品种的生产不断拓展和创新。
文字:陈力彰 朱恬恬
摄像:梁庆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