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西县的塘口米粉制作技艺历史悠久
由于其软糯爽滑、味道可口
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这项技艺已成功入选
阳江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塘口镇高新村
村民始终坚持以当地富硒土地出产的
优质大米、竹笋、花生等作为原料
采用古朴的制作工具
延承传统米粉制作工艺
用心制作口感与营养俱佳的塘口米粉
薛子康是塘口米粉传承人
32年来他始终遵循“创新不忘本
传承不守旧”的理念
用多种米进行试验精选出最合适的主料
在制作工艺上精益求精
力图更好地传承塘口味道
塘口米粉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薛子康:塘口米粉需要用“贵娣米”做,开始做的时候一定要浸米,把它浸泡一个小时,把米浸泡后加水将其打成米粉浆。随后,把水烧开,用一张白布铺在“粉皮格”上,将铺在白布的米浆放进锅里炊,大概炊两分钟就熟了,炊熟的时候要进行揭布,揭布要趁热,等冷的时候米粉会粘着白布,皮容易破。随后下馅料,加点竹笋卷起来,或者加花生卷起来。
据了解,最初的塘口镇只有几家人用简陋的设备手工制作米粉,通常是家庭小作坊的模式。后来由于塘口米粉味道可口、软糯爽滑、经济实惠,销路越来越广,现已成为阳西县一张极具风味的美食名片。
阳西县塘口镇高新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黄月泉:我们村委会一直很关注村里的老工匠、传统技艺老师傅。这次我们村的米粉制作技艺能够成功申报阳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我们的技术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下一步我们打算收集村民意愿,发动更多村民回家创业,动员更多村民学习传统制作技艺,扩大技艺传承社会覆盖面,进一步打响塘口米粉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文字、摄像:阳西县融媒体中心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