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阳西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塘口镇土茯苓膏制作技艺被进一步活化,入选阳西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形成了一张独特的美食名片。
在阳西县塘口镇,当地群众一直秉承使用天然食材和传统手法制作土茯苓膏。非遗传承人陈廷鉴说,他始终坚持采用纯天然野生土茯苓为原料,严格遵循制作工序,慢工细磨,用心传承着塘口土茯苓膏这项经典制作技艺。
非遗传承人 陈廷鉴:土茯苓膏的原料都是来自塘口生态林山岭,取材难度较大。土茯苓必须经过清洗、去皮、机器碾成渣状、揉捏,才能熬制土茯苓膏,过程相当复杂。尤其是揉捏过滤,因为是纯手工操作,需要揉捏三四个小时,静置沉淀,换水几遍才能进入熬制程序。
经过多道工序细细打磨而成的塘口土茯苓膏,晶莹别致,脂润如滑,切开后浇上糖水,膏的香醇与糖的香甜碰撞在一起,入口后,土茯苓特有的味道在口腔慢慢化开……
食客 姚女士:现在出去外面工作,很少吃到正宗的土茯苓膏。塘口出品的这个土茯苓膏是货真价实、原汁原味的,有童年的味道。
据了解,随着制作技艺被进一步活化,塘口土茯苓膏的知名度也日渐提高,众多外地食客纷纷慕名而来。据非遗重点保护单位天宇商行的负责人介绍,塘口土茯苓膏全年的销售量大概4万碗,年收入有10多万元。
非遗保护单位天宇商行负责人 邓修雄:土茯苓膏为我们当地许多人提供了工作机会,每年可为我们店带来10多万的经济收入。我们天宇商行作为(非遗)重点保护单位,将在保留传统手工制作的基础上精益求精,让塘口土茯苓膏走向更大的舞台。
来源:阳西县融媒体中心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