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有“三宝”:漆器、豆豉和小刀。作为“阳江三宝”之首,传承数百年的阳江漆器制作工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当地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
经过一代又一代非遗传承人的接力,漆艺穿越几百年依然惊艳。9月11日播出的《飞越广东阳江篇》之海丝名城、人杰地灵篇章,就介绍了阳江漆艺的传承和发展。
阳江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傅以周:漆本身的器物,给人的感觉并不是冰冷的,与陶器不一样,它是非常温暖的。
傅以周,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在他手里,有着三百多年历史沉淀的阳江漆器,每一件都独一无二。他认为漆有自己的脾性,在时光的浸染下,漆每天的变化都不一样。
阳江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傅以周:用手掌多肉的地方来推,顺着横纹和竖纹来推,最后再来打转。
从胎骨、裱布、涂漆到打磨、装饰,漆器制作的每一步都必须纯手工打造,每一个步骤都见功夫。非遗需要传承,更需要发展。
90后车世雍是傅以周的入室弟子。因为高中和漆器的一次偶然相遇,大学毕业后他毅然决定回到家乡阳江系统学习漆艺制作。
90后漆艺传承人 车世雍:刚开始接触,漆对我有一种吸引力,我就是发现它的美,才喜欢上漆画的。
在新生代的漆艺传承人手中,漆器应用场景更多变,在他们眼里,“万物皆可漆”!
90后漆艺传承人 车世雍:以前的漆画写实一点,山水花鸟多一点,现在的设计感强一点。
香炉、手镯、茶杯、茶垫、勺子、甚至是牙签筒,创新的不止是形式,还有制作技艺。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漆器也有了“国潮”范儿。
90后漆艺传承人 车世雍:我们把螺钿镶嵌进去,再进行刷漆、磨铣、推光,达到好看的效果。
像车世雍一样,被漆器吸引,接棒阳江漆器制作技艺的年轻不在少数,80、90后,甚至是00后已经挑起了漆器技艺传承的大梁。
当百年传统乘上了“国潮”风,漆器以一种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成为生活中一种审美性的存在;当越来越多年轻人接过漆艺传承接力棒,这门手艺在他们手上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文字、视频来源:广东台、阳江新闻
精彩推荐